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赶着牛市增持自家股票,光线的王长田想干啥?

2015年05月14日 09:34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数娱梦工厂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数娱梦工厂  微信号:数娱梦工厂 ID: D—entertainment

  股市那么好,在多数股东趁“风口”减持之际,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在解禁期满之际却“不减反增”,上演增持大戏。

  5月7日晚间,光线传媒公告称,公司于2015年5月7日收到控股股东上海光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关于计划增持公司股份和已经增持公司部分股份的通知,光线控股于2015年5月7日通过深交所证券交易系统累计增持公司股份67.8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6%。

  以7日收盘价29.28元计算,此次增持耗资近2000万元。光线控股同时表示,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累计不超过1128.31万股。

  从3月宣布再融资案,引入阿里战略投资,到5月初的增持,光线传媒经历了一轮过山车,并一度创下28.96的前期低点。而在增持之后,光线传媒第二日就直奔涨停,近几日涨幅已近30%。

  增持的背后,是对股价的不满,亦是对未来发展的信心。那么王老板何以有这么大的信心,真金白银增持自家股票?今天数娱君就来为您分析分析。

  第一部20亿国产电影,光线出品?

  “一会儿苏有朋导演要请大家吃饭。这地儿对得起左耳不?@蘇有朋”光线传媒(300251.SZ)总裁王长田12日晚在其微博上秀出庆功宴。

  截至5月12日,由光线传媒投资与发行的《左耳》票房已经累计达到4.69亿元,再一次验证了光线在其擅长的低成本青春电影上的成功。

  随后可预见的是,由《速度与激情》导演林诣彬监制的《横冲直撞好莱坞》6月26日上映票房有望冲10亿;而下半年徐峥的《港囧》70个笑点远超《泰囧》,加上赵薇的加盟有望创国内单片票房纪录。

  从王长田在其微博披露的2015年片单来看,大片依然云集全年的票房有望达到50亿

  现在好莱坞动不动在华吸金20亿,昨天是《复仇者联盟2》上映第一天,一天就轰下2.25亿票房,碾压入境,又是一副20亿的卖相。市场那么好,票房整体是高了,但把握竞争优势才是真正的赢家,而不是成为炮灰。而光线是几家传媒公司中比较有潜质做出20亿单片票房的,目前《港囧》的呼声很高。

  2014年度公司投资发行了《爸爸去哪儿》、《同桌的妳》、《分手大师》、《亲爱的》、《匆匆那年》和《四大名捕大结局》等12部电影,全年实现票房约31.39亿元,比去年增长约34.89%,占全国国产片票房19.5%,票房金额位居国内电影集团的第一名。

  这个成绩相较2013年港囧创造的高基数下仍有同比增超30%。其中票房主力为《爸爸去哪儿》(票房6.9亿)、《分手大师》(6.7亿)、《匆匆那年》(5.8亿)、《同桌的你》(4.5亿)、《亲爱的》(3.4亿)。

  从“制播分离第一股“概念登录创业板的光线传媒,上市近四年来,已经借力资本市场完善作为综合传媒娱乐集团的布局,坐上了电影票房头把交椅。

  三年前说到光线传媒,你的第一印象是《中国娱乐报道》、《音乐风云榜》等综艺节目。

  而如今说到光线传媒,你想到的或许是《泰囧》、《致青春》、《中国合伙人》,以及《中国正在听》……

  互联网的故事,刚刚开始

  言犹在耳,博纳于冬曾预言电影行业都将为bat打工。短短一年时间,影视巨头已经纷纷结盟互联网公司,开启互联网+电影模式,光线传媒也不例外。

  3月4日,光线传媒午间发布公告,宣布阿里24亿元入股光线传媒。阿里已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二者业务合作事宜已提上日程,接下来将进入具体落实期。

  阿里在传媒领域的布局除了嫡系的阿里影业,还有投资入股的华谊兄弟、优酷土豆、华数传媒。而后两者显然更多是在于渠道的需要。

  阿里影业的张强曾在一次公开会议上提到,对于电影产业,阿里不是来抢蛋糕的,未来2000亿元市场,“1/3在票房,1/3在衍生品(阿里电商),1/3付费点播。”

  作为国内票房第一的民营电影公司,两者的合作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我首先想到的是发行强者恒强。发行环节是光线影业得以迅速崛起的王牌。还记得《泰囧》的一战成名吗?自然票房成功有档期的因素,有《一九四二》惨败的帮衬,有影片题材、口碑的原因。而光线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的地推网络保证了票房的持续爆发。而在发行上,阿里背后的娱乐宝、淘宝电影,光线对发行的掌控得以强化。

  而光线本身已经从发行环节切入,形成一个可复制的电影生产链条。有分析认为,随着《泰囧》、《致青春》等优秀票房大片的不断成功,光线传媒积累了丰富的商业大片标准化的从前期拿 IP、选择合作伙伴,到中期把控内容,在到后期渠道、品宣等经验,而这种标准化流程可以复制,《左耳》票房大赚是此逻辑成功的验证。

  此外,虽然光线在综艺节目上收入不断下滑,但毕竟综艺功底还在,和卫视的合作纽带尚存,在综艺节目模式上,双方还是存在很大的空间。比如阿里之前和东方卫视合作的《女神的新衣》这样的电商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2014年里,光线传媒自身也意识到了互联网对电影产业的渗透,先后收购或投资仙海科技、热锋网络、蓝弧文化、妙趣横生等一系列公司,布局涉足游戏、动漫、新媒体渠道等多个领域,这都使得它更加互联网化,在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中游刃有余。

  若业绩出现黑天鹅,“投资收益”来补

  和另一民营影视巨头华谊兄弟的“大小王”的资本“长袖善舞”比,王长田一度给人“不入流”的感觉。不过,这种情况也在悄然变化。

  2014年,光线传媒的收购让人眼花缭乱。虽然游戏公司不如广州银汉大,但也收了仙海、热锋网络,虽然原始股东没有马云这样的大佬,但也在后期引入了。

  在近期举行的GMIC大会上,一款移动桌面资讯推送应用英威诺小知高调亮相。这看上去是一款不熟悉的产品,却获得了光线传媒和华兴资本近2亿元的投资,王长田、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吴斌等到场签约。

  随着公司持有的天神互动股权下半年进入解禁期,公司正式进入投资业务的收获期;无论公司此前拿到的包括新丽传媒、欢瑞世纪等Pre-IPO项目还是诸如呱呱网等即将新三板挂牌的项目,亦或是公司参透的电影项目,光线传媒整个管理层挑选项目、对好项目管理甄别的能力正在逐步被证明,伴随着投资收益的增多或趋于稳定,将极大弥补公司所面临的电影行业单项目不稳定性的风险,公司战略布局再次被优化。

  数娱君不免“邪恶”地想到:就算前述票房和阿里合作不达预期,咱还是可以卖点股票“美化”一下业绩滴,戏码可以参照他的竞争对手华谊兄弟减持掌趣科技。当然这种情况,数娱君不希望出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光线传媒 马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